HR專訪
儲備人才(科倍)
1、據了解一些企業現在為了儲備人才,把招聘的對象鎖定在了專業學校的學生,為何要提前招聘學生?這樣有何好處?
招聘高素質的大學生,是企業的重要人才戰略。尤其是高速發展的企業,人才需求很大,勢必要兩條腿走路,即要培養人才,也要引進人才。而站在培養人才的角度,專業學校的學生,其實也可以延伸到所有的大學畢業生,都是很好的對象。提前招聘涉及企業和學生之間的共贏考慮,企業想最先找到合適的人,大學畢業生也想早一點找到理想的工作。在國家教育政策允許的前提下,很多企業早早就開始的校園招聘。
2、與有經驗的人才相比應屆畢業生優勢在哪?
1.我覺得應屆生最好的也是最吸引我的是對工作的熱情,有著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積極上進的工作激情。
2.有一個比較好的知識基礎,大學的教育,基本具備了系統的理論知識,這對于專業方向發展打下了基礎,企業給予合適的實操引導,很快就能勝任工作。
3.新鮮的思維帶來新鮮的創新
如今的大學生,成長在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他們的思維非常活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非常的強。而且愿意提出新想法,付諸實踐。相比之下有些有經驗的人因為工作習慣所限,未必能夠及時打破常規。
4、為何投入這么大的成本?
1.校園招聘的帶來的人才價值,對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2.校園招聘也是企業實力的彰顯,品牌的宣傳,帶來很多無形的收益。
5、職業技校與大學生他們各自的優勢及不足在哪?
兩個側重點不同, 職業技校側重的是技能,動手能力和實操能力強;大學生側重的是理論知識,知識架構全面。反過來講,就是各自的不足之處。作為企業來講要合理用好人才,取長補短。
6、您覺得目前畢業生在學校所學的專業能不能滿足企業的要求,學校怎樣才能更好培養符合企業所需的人才?
校企合作,學習之余,到企業實習,增強實際的工作能力。
7、請您給應屆畢業生一些建議,如何才能更好就業?
1. 主動,虛心。對待工作踏實、認真,有責任心,主動學習虛心求教。
2. 從一點一滴做起,不要好高騖遠。從小事情做起,不挑剔。
3. 善于總結經驗教育。剛畢業難免犯錯,要善于總結,用于改正。
4. 善于發現問題,很好的溝通意識和溝通能力,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也是成長的關鍵。
5. 有團隊意識,和部門其他同事能很好配合。
儲備人才(好孩子)
1、據了解一些企業現在為了儲備人才,把招聘的對象鎖定在了專業學校的學生,為何要提前招聘學生?這樣有何好處?
儲備人才就是造血工程的一個環節,現在很多企業都是拿來主義,把好的人才就拿來用,其實企業發展大了以后,根據企業的文化,真正的人才還是要靠企業本土培養,本土人才的忠誠度高、性價比也高,我們好孩子也爆發了一些爭論,是空降兵好還是子弟兵好,其實都好,要看你怎么用,但是一個企業壯大還是要靠子弟兵,但是一些企業不具備培養子弟兵的能力,他們的培訓體系、薪資體系這一塊達不到,再就是自己造血的周期長,這就需要一個長期的投入,要有長期發展的眼光。
2、與有經驗的人才相比學生優勢在哪?
可塑性強,學生是一張白紙,這張白紙我們可以隨意的畫出自己想要的圖畫,,但是這也要看一個企業的整體規劃能力,還有一個是這些學生的能力結構和以前的人有一些差別,現在的80后、90后他們的個性鮮明,整體素質要比以前的人強,但是他們職業規劃和職業素養可能要差一些,這就對我們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個說法,六七十年代要用軍事化,80年代要用人性化,90年代就得用個性化,所以現在的管理要有更高的要求。
4、為何投入這么大的成本?
“好的人才一定是免費的”,這是我們企業用人的一個理念。因為他對企業創造的效益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投入。人才其實也是一個投資,他的收益率往往要比固定資產及金融上的投資的收益率要高。
5、職業技校與大學生他們各自的優勢及不足在哪?
從制造業的角度來講我們更歡迎的是職業技校的學生,這跟我們國家的教育體制有關,大學生更多的是精英教育而不是素質教育,職業院校更多的是職業技能的教育,雖然說目前一些職業院校在這方面做的并不是很好,但是學生在就業心態和職業素養上我覺得職業院校的學生會比一些大學生做的要好一些。
另外我們現在也和一些院校展開一些校企合作,我們會把我們企業的一些前期培訓放在學校里,跟學校展開一些項目式的合作,我們也是昆山市就業指導中心的理事單位,很多學校在我們這建立了實習基地,開展很多的合作。
但是現在有很多企業和學校是一種“和而不作”的關系,真正要做到合作得有幾個關要過,第一個是師資關,現在很多職業學校在師資上是達不到要求的。第二個是設備硬件關,設備在很多學校是勉強可以達到的,但是設別的更新和專業化是達不到的,第三個是教材關,一般像專業性的教材應該有企業來做,這就對企業的要求比較高,對企業的培訓體系和制度的要求也很高。所以真正做到這三關才能做的項目式的教學,達到校企合作的實質。